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学 > 正文

港股回购增持热度不减 酝酿新一轮价值投资动能

  • 文学
  • 2025-02-15 07:32:03
  • 29

  ■港股市场开年观察

  港股回购增持热度不减

  酝酿新一轮价值投资动能

  ◎记者 唐燕飞

  今年以来,港股市场震荡上行,恒生指数累计涨幅超12%。与此同时,港股公司回购热度不减,累计回购超300亿港元;港股公司大股东则频频出手增持自家公司。

  业内人士认为,回购增持既是港股公司和重要股东对自身价值的肯定,也预示着港股或酝酿新一轮价值投资动能。今年以来,港股金融股获各类资本增持的现象较为显著,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H股均获险资大笔增持。当前,部分金融股具备显著的估值安全边际和高股息防御属性,金融股H股较A股的深度折价,或为价值投资者提供新的机遇。

  港股金融股获增持

  今年以来,约300家港股公司获大股东、产业资本、外资等增持。其中,金融股获增持的现象尤为明显。

  据港交所披露,中国平安保险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于1月27日再次增持工商银行H股,涉资超4.8亿港元,持股比例升至17.03%。此前,平安保险及其子公司分别于1月2日、1月9日及1月20日增持工商银行H股。

  农业银行H股同样获得增持。平安资管于2月5日增持了农业银行H股4430万股,涉及资金约1.88亿港元。此次增持后,平安资管的持股数量增至18.71亿股,持股比例上升至6.08%。

  关于险资连续增持国有大行H股,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认为,应结合当前市场环境、行业基本面、估值水平及政策导向综合分析。政策鼓励保险资金稳步提升投资股市比例,港股银行股估值较低,当前具备显著的估值安全边际和高股息防御属性,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长线资金配置。

  其他类金融股也频频获得增持。1月27日,摩根大通增持香港交易所128.08万股,涉资约3.88亿港元。增持后摩根大通持好仓数量为8886.97万股,持股比例为7%。与去年下半年相比,摩根大通对香港交易所的持好仓数量明显增加。此外,港股移动支付公司移卡也在1月获公司董事会主席刘颖麒连续增持。

  与此同时,多家港股公司大股东也连续出手,拿出真金白银增持自家公司。2月3日,优必选公告称,公司多位高管在1月27日以自有资金在公开市场购入公司股份。公司董事、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可能会在未来12个月内进一步增持公司股份,预计额外购买H股的合计金额不超5000万元人民币。上述增持人员对公司业务发展和前景充满信心,认为当前H股股价并未反映集团价值。

  香港中旅、和铂医药-B、明源云等也在今年初公布了公司高管的增持进展。

  多家港股消费品龙头开启回购

  今年以来,港股回购总金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。整体来看,积极开展回购行动的港股公司,主要集中在资讯科技、金融、非必需性消费及医疗保健行业。港股回购热度不减,一定程度上传递出对市场的信心。

  截至2月14日,今年以来港股共有129家企业实施回购,累计回购额为307.24亿港元。其中,回购金额最大的4家公司为腾讯控股、友邦保险、汇丰控股、中远海控,分别回购141.17亿港元、52.57亿港元、37.85亿港元、14.22亿港元。

  一些港股消费品龙头加大了回购力度。今年以来,安踏体育连续回购7次,累计斥资6.98亿港元。

  去年8月28日,安踏体育在披露2024年中期业绩后,宣布启动股份回购计划。这是安踏体育自2007年上市以来首次启动股权回购。根据公告,安踏体育计划用不超过100亿港元在18个月内回购股份并注销,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。

  羽绒服龙头波司登时隔4年多重启大幅回购。今年以来,波司登回购14次股份,累计斥资1.4亿港元。波司登上一次大规模回购还要追溯到2020年3月。

  “消费品龙头进行股份回购,是应对短期市场压力与布局长期战略的综合手段,核心目标在于平衡股东回报、市值管理和战略投入。2022年以来,港股消费板块整体估值承压。尤其是体育用品和服装行业,面临库存压力等问题,部分公司股价可能被低估。此外,安踏和波司登作为行业龙头,近年来通过品牌升级和产品高端化积累了较为充实的现金流,也为回购提供了充足‘弹药’,回购是一种高效利用现金的方式。”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表示。

  互联网龙头仍是港股回购主力军。今年以来,短视频龙头快手-W累计回购10次,斥资4.2亿港元。去年5月22日,快手-W公告称,公司将在36个月内购回价值不超过160亿港元的股份。截至今年2月14日,快手-W累计回购73.03亿港元,回购进度接近一半。

  一些中小市值的港股公司也加入回购队伍。比如,锅圈、创梦天地等均在今年进行了回购。对此,有港股分析师认为,投资者应结合相关公司后续的业绩兑现能力来判断公司的回购行为。

有话要说...